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浙江安吉踐行“兩山”理念,吸引青年入鄉

青山遇青年 發展譜新篇

本報記者 劉軍國 柯仲甲

2025年09月10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浙江安吉縣黃浦江源片區的南希南農創基地裡,青年職工們在採收可生食的拉飛南瓜。
  該基地發揮青年力量,創新推出“南瓜文創伴手禮”,通過設計賦能,將傳統農產品制成精致禮盒,推動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
  張 卉攝

  青山遇青年,發展譜新篇。

  2022年以來,浙江湖州市安吉縣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吸引超4萬名青年前來就業創業。這一現象,反映出“兩山”理念的科學指引與生動實踐,同時也為奮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內涵、新動能。

  近日,記者來到安吉縣,實地探訪澎湃在綠水青山間的青春力量。

  一頂帳篷  撐起文旅新業態

  山路蜿蜒,竹林搖曳。駛過一道道彎,就到了安吉縣孝豐鎮夏陽村。

  村子曾經很靜謐,坐落在浙皖邊界的大山裡,600多名常住人口中多數是老年人。

  村子如今很熱鬧,小杭坑露營基地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萬元。

  在露營基地,72歲的村民鮑錦龍忙著搭建帳篷。聊到村子的變化,他說:“咱村有這好日子,多虧了年輕人!”

  鮑錦龍記得,前些年夏陽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也較大。后來,曾在上海一家企業任職的85后鮑鑫返回家鄉,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青年入鄉,綠水青山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一組照片,喚醒沉睡資源。

  “不能讓鄉親們守著好風景,卻掙不著什麼錢。”上任之后的鮑鑫,覺得有必要給村子好好“打個廣告”。庭院美化了,道路亮化了,進村盤山公路旁還建起了觀景台,可以遠望水庫和竹海,隨手一拍就是風光大片。

  拍照片、寫文案,一番努力下來,夏陽村的知名度逐漸在社交平台上打響。“很快就有人找上門,要拍廣告、錄節目。”鮑鑫說,得益於此,當年村集體的收益增加了100多萬元。

  ——一頂帳篷,打開發展空間。

  “走紅”之后,還要“長紅”。“我們幾個從城市返鄉的班子成員一商量,決定要抓住‘露營’這個風口。”鮑鑫介紹,村裡和專業機構進行合作,打造了小杭坑露營基地。

  構建“保底租金+流水分紅+服務經費”的利益分享模式,村集體年經營收入達300萬元﹔村民在土地流轉、項目分紅、營地工作、農產品售賣中受益,戶均增收2萬元。“我們還讓產業版圖向著文創產品、戶外運動和體育賽事等方面延伸拓展,進一步挖掘和釋放生態潛能。”鮑鑫說。

  嘗到甜頭,村民深切體會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夏陽村的故事,是安吉踐行“兩山”理念的一個縮影。4萬多名青年在安吉的山山水水間點亮了一個個鄉村,助力全域旅游精彩蝶變。截至目前,近500個以文旅產業為主的鄉村新興業態項目落地安吉,累計營收達5.2億元。

  一張地圖  打開發展新視野

  打開“才聚安吉”小程序,服務於青年就業創業的人才禮包、崗位招聘、人才公寓、創業基金等板塊一目了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拓荒地圖”——這是專為創業投資者設計的招商指南,各村閑置資源在地圖中鋪列開來,一覽無余。

  輕觸地圖,可以看到一些項目投資額雖不大,卻各具特色:預計投資50萬元的山塘溪流,可開發親子嬉水項目﹔預計投資100萬元的閑置林地,可打造戶外團建營地……

  “這些不起眼的資源,都曾被束之高閣。”安吉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陸文龍介紹,有段時間,大家總想著引來大項目、一炮而紅,“對於小項目,往往沒那麼關注。”

  青年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的觀念。

  一個遠離城區的小村,一座廢棄10年的露天礦坑,一處破敗不堪的老舊廠房……這些零散的要素,在90后創業者程鑠欽的奇思妙想中,卻成了一套有機的組合。

  在安吉縣梅溪鎮紅廟村,礦坑成了“心形”水塘,廠房變身咖啡館。紛至沓來的客人,或拍照打卡,或手捧咖啡,享受山野之趣。這家名為“深藍計劃”的村咖,單日最多銷售8800多杯咖啡,已累計接待游客近100萬人次,年營收超2000萬元。

  “連曾經的‘生態瘡疤’都能變成熱門旅游項目,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陸文龍說,村裡人愈發意識到,要想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必須打開新視野、順應新趨勢。

  觀念一變,面貌一新。村干部們重新盤點家底,一個個“小而美”的閑置資產資源被擺上“拓荒地圖”。

  放眼湖州市,借助植被重建、水系連通、岸線重塑等修復技術,已有180多處廢棄資源變身兼具生態和經濟價值的文旅項目。

  “我們也注意到,村咖、民宿這些創業賽道正在變得擁擠。”安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彭琳表示,縣裡會根據產業發展整體情況,引導青年創業者精准“拓荒”,走差異化、個性化的創業路線,避免跟風式創業和招商。

  一家機構  探索市場新空間

  自打“深藍計劃”村咖火出圈后,有不少投資人上門尋求合作。“不如把創業的經驗和教訓分享給更多青年朋友”——程鑠欽和安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副書記葉燕想到了一起。

  2024年8月,經過充分調研,安吉青創學院這一新機構應運而生。新機構,瞄准了兩條新思路——

  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學院探索“國企+創業者+職能部門”的共建模式,由縣屬國企和成功的青年創業者聯合成立混改公司,國企佔股67%,創業者合計佔股33%。

  培訓機構和參訓學員雙向奔赴。“導師既教授實戰經驗,也為學員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程鑠欽介紹,目前學院已成功挖掘學員創業線索23條,並重點孵化了7個具有示范效應的鄉村青年創業項目。

  目前,學院已培訓學員4475人次,還開設了鄉村運營專項職業能力培訓班,為通過考核的學員發放省級認証証書527本。

  更多探索正在推進。位於安吉縣溪龍鄉的大學生產教融合實踐基地,負責人肖瑞正准備迎接600名新學生的到來。“我們做優定制化實習,把實訓基地變成就業直通車。”肖瑞說,去年首批80名來自洛陽文化旅游職業學院的學生,在一年實訓后實現了100%就業。

  目前,安吉累計建成25個省級“青年入鄉實踐站點”,與118所高校達成實習實踐合作,設立在企實習實踐基地298家。2024年,安吉吸引了超1萬人次的大學生實習實踐。“我們希望通過打造‘實習實訓—就業創業—留住人才’的全鏈條引育機制,推動青年入鄉工作走深走實。”彭琳說。

  從安吉到湖州,青年力量正深刻改變鄉村面貌。2019年以來,湖州市吸引近40萬青年入鄉就業創業。

  “我們將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讓更多青年回得來、干得好、留得下。”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記楊衛東表示,以“兩山”理念為指引,青年入鄉奔頭更多,綠水青山成色更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0日 07 版)

(責編:唐宋、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