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西藏那曲歐瑪亭嘎風電場
本報記者??呂九海??鮮??敢??安博文
2025年07月2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藏北草原平均海拔4650米的土地上,風聲獵獵,一大片“大風車”迎風轉動。
歐瑪亭嘎風電場運維人員常建瑞先乘坐“大風車”內部的升降梯,再手腳並用爬上近20米高的梯子,喘了幾口粗氣,隨后開始檢修測試。對這名21歲的青年來說,高原之上的攀高作業,是他們“追風逐電”的日常。
西藏蘊含豐富的風能資源。然而,作為我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那曲市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影響,電網系統曾經相對薄弱,冬季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十級以上的大風常有。
在這裡,風既是資源,也給建設風電場帶來巨大挑戰。
“吊機艙的時候,風裹著冰雹和雨點襲來,像石子一樣打在臉上。但機艙已經吊在半空,又不能停下來,只能靠人力固定住纜風繩。”安裝歐瑪亭嘎風電場第一台風機的情景,令風電場負責人胡建生記憶深刻,“一場風雪過后,我們所有人都成了‘雪雕’”。
頂著大風,冒著冰雪,2024年1月,國家能源集團西藏那曲歐瑪亭嘎100兆瓦風電項目全部建成投產,成為當時全球超高海拔地區裝機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每年提供約2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可滿足23萬人一年的用電需求。
一大批像常建瑞這樣的年輕人來到這裡,成為維護風電場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
歐瑪亭嘎風電場鱗片狀的土塊上,映射著風機葉片轉動的影子,00后張浩宇蹲在地上查看矮草的生長情況。為了降低工程建設對高原土壤和植被的影響,張浩宇和同事們在每個風機下方的基座附近,盡可能復原了植被。“我們不僅要讓燈亮起來,更要保護好這裡的生態環境。”張浩宇說。
據了解,目前歐瑪亭嘎風電場工作人員中,35歲以下青年佔比超過84%。他們將青春奉獻在這裡,守護千家萬戶的溫暖與光亮。
“年輕人嘛,就是想去外面闖。”負責風機維護檢修的陳陽也是00后。陳陽是四川內江人,大學學的是機電一體化專業,聽說西藏有個“超高海拔大容量機組”項目,便主動報了名。
去年年底,由於天氣惡劣,幾隻風機葉片遭雷擊后損壞,急需維修。在同事們的幫助下,陳陽在百米高的風機上安裝好吊籃,頂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寒風完成維修作業。“風吹得我鼻涕直流,但想到抓緊時間修復設備,能讓更多家庭早點恢復用電,值!”陳陽說。
和陳陽一樣,風電場裡很多年輕人都懷著同樣的期待——“我們多發一度電,當地群眾就能多用一度電。”這句流傳在他們中間的話,勉勵著大家為機組、線路和升壓站的平穩運行奉獻力量。
如何保障風電機組平穩運行?
項目剛投產時,主要靠人眼看。“遠遠地看到風機扇葉不轉了,就要趕緊開車來排查問題。”常建瑞說,那時工人們經常一個人開車在風電機組間穿梭,檢查它們的運行情況。
現在,多了智能監測系統。為了提升工作效率,風電場自主開發出智能監測診斷系統和集群控制系統,將風電機組葉片運行等數據實時傳回中控室,並可以通過功率預測分配各風機發電任務量。“現在我們中控室的電腦上實時顯示25台風機的運行狀態,大大節省了時間精力。”常建瑞說。如今,除了少數故障檢修等需要現場處理的情況,大多數工作時間他都在后台關注風機狀態。
34歲的風電場運維負責人貢桑扎西在這群年輕人裡已算是“大哥”。“2014年從大學畢業后,我就進入了電力行業,歐瑪亭嘎風電場是我工作過的海拔最高的地方。”貢桑扎西說,平時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多是參加工作沒多久的年輕人,因此他“不僅要管理好風電場日常運行,在維護工作上也要做好示范,在喝水、吸氧這樣的事情上更要做好保障”。
“現在的年輕人創新辦法多、工作能力強,適應高原環境的能力也不錯。”貢桑扎西說,“我們歡迎更多年輕人,特別是當地青年加入我們,接好建設的下一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3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