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某護衛艦支隊資陽艦一級軍士長馬少利——
本報記者 金正波
2025年07月23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馬少利(左二)向戰友演示專業工具使用方法。 |
碧海藍天,戰艦列陣。一聲急促的警鈴驟然劃破海空寧靜,東部戰區海軍某護衛艦支隊資陽艦主炮區隊長、一級軍士長馬少利,如離弦之箭沖向戰位。瞄准、鎖定、擊發!“轟!”炮彈出膛,烈焰噴涌,精准命中目標!
這令人驚嘆的速度與精度,是馬少利二十七年如一日向戰為戰、精鑽細研的縮影。軍旅生涯中,馬少利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
“沒有什麼天賦,隻有日復一日的努力”
新訓那年,馬少利因專業知識扎實被抽中參加某型主炮專業比武。他和戰友並肩作戰,在比武中奪得團體第一名,獲得了優秀士兵榮譽。
下連后,本以為能到主炮崗位的他,被分配到某導彈護衛艇擔任高射機槍手。為了駕馭心儀的主炮,很快熟練操縱裝備的他,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任務間隙和主炮班的戰友學操作、練技能,厚厚一本筆記寫得滿滿當當。一年后,他如願轉崗成為主炮兵。在一次實彈射擊考核中,當時考核命中1發即為合格,馬少利取得命中8發的優異成績。
2012年,海軍組織維修技能比武,比武的艦炮型號和他平時實操的艦炮不同。他從頭開始學,一個多月裡,把一座炮拆裝了上百遍,直至形成肌肉記憶。最終,他在比武中奪得專業組第一名,被海軍評為“專業技術能手”。
“裝備就像不會說話的伙伴,你要學會照顧它,讀懂它。”從認識一張電路圖開始,到熟練掌握各型艦炮的結構原理,馬少利憑著一股鑽勁,從“小白”蛻變為“行家裡手”。
“沒有什麼天賦,隻有日復一日的努力。”馬少利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
“隻有平時跟自己過不去,戰時才能讓敵人過不去”
裝備更新換代,馬少利的學習腳步從未停歇。
當部隊迎來“小艇換大艦”,他成為首批接艦艦員。面對國產新型艦艇上更先進的艦炮系統,強烈的本領恐慌感促使他如飢似渴地學習。他拿著圖紙反復研究,發現某系統設計存在改良空間后,大膽向廠方提出多項革新建議,其中8項被採納。
2017年某艦入列,馬少利任艦炮班班長。不到一年,他就奉命參加海軍艦炮實彈射擊競賽性比武考核。
馬少利帶著全班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查機械部位的每個零部件,查電氣設備的每條芯線,分析每發彈著數據……考核結束,該艦實現首發命中,成績位列參賽各艦第一。
入伍以來,先后在4型艦艇、6型艦炮崗位工作過的馬少利寫下了15萬余字的學習筆記。為摸清主炮射擊規律,他抓住每次實射機會,分析實彈射擊數據:艦炮隨艦體搖擺的幅度、炮彈出膛后在風向影響下彈道變化的角度都是馬少利研究的重點,不斷提升艦炮首發命中率和射擊效能。他說:“隻有平時跟自己過不去,戰時才能讓敵人過不去。”
艦炮發射可控時間極短,反應速度關乎勝負。馬少利常說,“戰爭一旦來臨,要讓炮彈長上眼睛,克敵制勝!”
“一個人強不算強,團隊強才是真本事”
“一個人強不算強,團隊強才是真本事。大家都學懂弄通,才能提高戰斗力。”作為單位槍炮專業帶頭人,馬少利毫無保留地將經驗和技能傾囊相授。無論是本艦戰友,還是其他艦艇、院校的同行,只要有人請教,他都耐心解答。
“如果有一天我退休了,這些技術怎麼傳給戰友?”馬少利深知言傳身教之外,經驗知識系統性傳承的重要性。帶著這份緊迫感,他萌生了編寫一套適合艦員使用的專業教材的想法。圖文怎麼制作、章節怎麼編排、文字怎麼表述……第一次編書、寫教材,困難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對此,馬少利利用休假時間跑到院校、設備廠家請教學習,向專家、教授求取“真經”。由於艦炮結構復雜,特別是畫圖時需要一鼓作氣,馬少利干脆把被褥搬到了辦公室。
700多個日夜,利用電腦軟件畫圖、撰寫文字。最終,《某型艦炮電氣原理與維修》《某型艦炮日常維護與常見故障排除》相繼完成,極大提高了裝備使用效能。前者作為“軍隊重點建設教材”被海軍某大學採用,並作為海軍統編教材出版。
“目前支隊大部分槍炮專業骨干都是我帶的兵。”馬少利言語中透著自豪。擔任班長20多年來,他培養出多名技術骨干,分布在各個艦艇,其中多人擔任艦艇長、成長為高級軍士。
(劉禮鵬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3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