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圖為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洋浦港是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重要的國際航運樞紐。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本版選取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和重要講話中有關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通過記者一線調研、回訪的形式,反映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
——編 者
“硬核”力量內接腹地外連全球
本報記者 竇 皓
我在浙江考察時發現,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生局部斷裂,直接影響到我國國內經濟循環。當地不少企業需要的國外原材料進不來、海外人員來不了、貨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產。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所以,去年4月,我就提出要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摘自《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東海之濱,浙江內接腹地,外連全球。
寧波舟山港,對內打通長江黃金水道,將鐵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源源不斷地送達湖北武漢、重慶等腹地,海鐵聯運線路已通達16省份67市,箱量年增速超10%﹔對外連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擁有發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航線超130條。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幾年來,寧波舟山港一直致力於強化“硬核”力量,發揮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協同效應,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
“硬核”力量來自一流的技術。
初夏時節,晨光熹微,寧波舟山港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兩艘40萬噸級巨輪同時靠泊,這兩船礦砂煉出的鋼材能建12座“鳥巢”,十分壯觀。
這一次的等泊時間比過去縮短兩天。岱山島的遠控室內,卸船機司機遠程操作智慧平台,輕鬆完成30公裡外的碼頭接卸作業,60小時即可完成40萬噸礦船接卸。
這是科技賦能寧波舟山港的縮影。通過遠控技術,工作人員隻需要坐在干淨整潔的遠控室內,輕點操控台上的按鈕,就可以操作鋼鐵巨臂精准抓取集裝箱,穩穩落向遠洋貨輪。
“硬核”力量來自一流的服務。
在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貨物運輸省時高效,是外貿主體的競爭力所在。
在義烏鐵路口岸,一列裝有外貿貨物的海鐵聯運班列鳴笛啟程,直奔寧波舟山港,這批貨物將搭乘海運專線直達德國威廉港。今年3月,“義烏—寧波舟山港—威廉港”直達歐洲快速物流通道成功打通,貨物在途時間壓縮了1/3。
“義烏陸港作為寧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區’,把出海口搬到店門口,海鐵聯運班列出口集裝箱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經營戶陳君鋒說,“通關服務便利,省去多次裝卸的煩惱。”
“硬核”力量來自一流的管理。
“浙江e港通”上線后,企業借助此平台,可在本地就近提箱,僅需一次委托即可完成全程物流鏈銜接,貨物最快18小時從江西南昌到達寧波舟山港,確保貨物准班上船。
智慧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浙江e港通”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已覆蓋全國20個站點,實現港務、關務、船務、信息、管理“五位一體化”。“這進一步發揮了寧波舟山港作為‘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浙江省海港集團生產安全部副主任徐關通說。
2024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較2020年分別增長17.5%和36.8%,穩居全球第一和第三。未來,寧波舟山港仍將以“硬核”力量破浪前行。
建好“樣板間”鏈接雙循環
本報記者 曹文軒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著眼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摘自《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高質量高標准建設自由貿易港》
打開地圖,洋浦半島形似海南島突出的一角。如今,這一角已成為海南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注腳。因多項自貿港核心政策在此先行先試,洋浦經濟開發區被比喻為海南自貿港的“樣板間”。
初夏5月,記者走進“樣板間”,看到數艘萬噸貨輪停靠岸邊,岸橋起落,裝卸忙碌。
“航線和集裝箱數量比我剛來時翻倍都不止!”碼頭上,海口海關所屬洋浦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郭瀚正在堆場查驗貨物。自2018年到這裡工作,他一路見証著洋浦港的新變化。
“並行港”物流模式啟動,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
去年9月,“南航757”輪船自廣東湛江港啟航,途經海南洋浦港、深圳蛇口港,卸裝集拼三地的內外貿貨物,最終前往亞歐國家。這標志著三地港口“並行港”物流模式自此正式啟動。
該模式是在海關總署指導下,三地海關聯動三地港口,打造的海上“環線班輪”集成創新改革,三地企業可在同一班輪上自主集拼內貿外貿、進口出口、空箱重箱等6類貨物,並根據物流需求在3個港口間隨裝隨卸,同時做到“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該模式將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港口擴建增加泊位,航道擴建打造海上“高速公路”。
“你瞧,碼頭最近又新增兩個泊位。”郭瀚說,他手指的方向便是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一階段)一期。
“項目新增1個15萬噸級和1個20萬噸級泊位,具備停靠全球最大的2.4萬箱位集裝箱船舶的能力,不久前剛剛投入運營!”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港航首席運營官王堅敏興奮地說。
兩個新碼頭投運將帶來什麼變化?“碼頭增加200萬標箱的年通過能力,整體通過能力達360萬標箱。”王堅敏說,港口的貨物通過能力和服務能級提升,將為自貿港封關運作進一步打牢硬件基礎。
在距離碼頭不遠處的航道上,“浚海5”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操作員黃光勇坐在高出海面十幾米的操作間裡,嫻熟擺動著操作杆,把海底的泥砂吸到船艙。擴建航道將把海上“小路”變成“高速公路”,為2025年底項目一階段全面建成做足准備,屆時洋浦港集裝箱通過能力將提升至500萬標箱。
“封關運作”軟硬件已經具備,磨合演練加緊進行。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之年。洋浦港口岸封關項目於去年年底通過竣工驗收,總面積達23.3萬平方米的查驗場地,分設一線和二線查驗平台,智能卡口設備已完成安裝調試。
技術工程師張今墨正聚精會神盯著監控設備,“為了封關后貨物能夠無感、高效通關,必須保障好嗅探器、查驗機器人、X光機等各項智能設備的穩定性,還要在反復的壓力測試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后,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等領域更加自由便利,將更有效地配置全球資源,成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生動體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艷說。
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本報記者 王偉健
要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7月在江蘇考察時強調
“小馳、小馳,開啟空調,播放音樂,調整座椅到舒適位置,確認接下來的行程……”在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一輛展示車的駕駛座上,該公司會議辦公產品線總經理王艷龍一口氣給車輛下達了多個指令。轉眼之間,整輛汽車“聞聲而動”,所有指令全部執行到位。
眼前這輛汽車為何如此“聰明”?得益於其搭載的應用全鏈路智能語音語言交互技術的智能座艙。“我們是一家‘玩聲音’的人工智能企業,專注於人機交互的研發和場景應用。”思必馳董事長高始興說,“蘇州工業園區有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鏈、創新鏈之間的協同無處不在,讓企業在自主創新時如魚得水。”
蘇州工業園區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攻克“卡脖子”難題,全面激發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
以汽車內的吸頂麥為例,供應商提供的通用型產品達不到個性化的精細要求,怎麼辦?思必馳與多家供應商進行協同研發,在產業鏈企業的深度參與下,前后花了兩年多時間,測試了60多個版本,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后,終於造出了國產吸頂麥,其性能遠超國外產品。
得益於園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企業發展不斷跑出“加速度”。作為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能產業的頭部企業之一,思必馳著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不斷融合。
一家家庭服務機器人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企業生產的掃地機器人只能用遙控器或者手機APP去控制,操作比較麻煩。現在應用了思必馳的人機交互技術后,讓它掃哪裡,怎麼掃,只要說一句話就輕鬆搞定。
高始興介紹,車內環境相對比較安靜,而掃地機器人要在環境噪聲、機體自身噪聲等復雜環境之下精准識別語音指令,難度更大。
蘇州工業園區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創新聯合體,以彌補單體創新活動的局限。以此為契機,思必馳牽頭成立了相關創新聯合體,變過去“單打獨斗”為“組團作戰”。經過半年多的協同攻關,終於讓掃地機器人實現了精准的“人機交互”。
如今,人工智能和數字產業已經成為蘇州工業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峰介紹,作為全國首個明確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並出台專項政策予以鼓勵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園區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集聚相關企業超1800家,產值突破1100億元,人工智能領域累計上市企業達20家,推動形成鏈主企業“頂天立地”、專精特新企業“搶佔高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
互聯互通共譜“數字絲路”新篇章
本報記者 張雲河
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我國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舉措。廣西要主動作為、發揮支點作用,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同東盟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12月在廣西考察時強調
在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經濟展示中心3米高的電子顯示屏上,一條條陸地光纜、出境電路宛如經濟的血脈,以廣西南寧為起點,穿山越海,奔向東南亞各地。大屏幕上數據、圖表不斷閃現,展示著我國與東盟國家信息化互聯互通的成果。
“變化真是翻天覆地!”盯著大屏分析供應鏈情況的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信”)高級產品經理覃永昌說,“建設‘數字絲綢之路’,這些年我們‘寫’下了一篇大文章!”
報關申報72905票,大屏幕上,中國(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時顯示貨物報關情況。覃永昌說:“我們搭建了跨境貿易數字平台,為貨物通關提供一網通關、一次錄入、多方申報等便利服務,這個平台類似於貨物通關的‘數字神經中樞’,讓海關、企業都能及時了解到通關的堵點,推動各方快速解決問題,為口岸通關降本增效。”
通關,快了﹔貿易,旺了。
大屏幕上閃爍的廣西進出口總額,畫出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2017年,3912.4億元﹔2021年,5930.1億元﹔2024年,7556.3億元……
今年1月,南寧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東盟連續25年保持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一季度,廣西對東盟進出口達1015.1億元,同比增長16.5%,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00億元。
“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為促進我國與東盟合作注入了新動力。”覃永昌介紹,公司建起的一系列跨境合作平台取得新成效:中國—東盟跨境征信服務平台覆蓋5.7億家企業,智慧灣海港數字化平台為企業節約成本超過8258萬元,中國—東盟商貿通平台今年累計申報金額達到1881億元。
回顧近兩年的出海歷程,中國東信商務經理謝勵萍將其視作團隊共同成長的見証,“企業首次提出推動數字化產品出海戰略時,同事中既有勇敢嘗試的,也有對文化差異、經驗空白存有顧慮的。”
在中國—東盟數字合作框架下,中國東信通過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和聯合創新中心,逐步在柬埔寨、越南、老撾等9個國家落地了智慧通信、智慧政務系統等近20個合作項目。
“開拓海外市場不能單兵作戰。”謝勵萍表示,從即時通信系統的本地化適配到共享出行方案的聯合研發,每個項目都凝聚著多國團隊的智慧結晶,“‘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既有前輩積累的寶貴經驗,更需新一代建設者的持續接力,這種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正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行穩致遠的關鍵。”
目前,中國東信國際數字合作、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雲通信服務、政企數字化等板塊業務正快速發展,254項專利已經獲得或正在審查,外貿、通信、糖業、建筑等4個產業互聯網平台位居國內前列。
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走向東盟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國東信有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將秉承絲路精神,與東盟國家攜手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步伐,共譜“數字絲路”新篇章。
加大研發投入更好服務全球客戶
本報記者 申智林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我們願意同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歡迎更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發展。當前,我們把高科技領域作為發展的重點。我們願意和各國企業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相信你們在這裡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3月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材料粒徑分布、pH值分析、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測定……在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電池實驗室內,近2萬個測試點位已經進入了接近滿負荷測試階段。
“上半年一般是消費類電池材料企業的淡季,可進入4月份,我們中心排檢的任務量就開始爬坡了。”巴斯夫杉杉分析與電池技術中心總監黃樂之說,“這意味著應對市場旺盛需求,企業研發進一步提速了。”
這家坐落於湖南湘江新區的中德合資企業,是國內專注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和研發的龍頭企業之一,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動汽車、3C電子產品、兩輪車、電動工具、儲能等眾多領域,作為巴斯夫全球供應體系的一環,廣泛覆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今年初,我們的4.5伏及以上高電壓鈷酸鋰正極材料,又獲得了關鍵客戶的認可。”黃樂之說,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合資企業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巴斯夫杉杉專注自主研發,近年來聚焦鈷酸鋰、三元、固態電池材料、鈉電等電池正極材料新產品開發,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和產品應用。
“中國在鋰電池材料領域的技術水准全球領先,下游市場中的客戶需求、技術專家的創新能力都被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來。”巴斯夫杉杉常務副總經理暨首席運營彭文杰說,作為深度參與行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企業發展受益於中國這一高水平市場。
中國廣闊的高水平技術人才體系,是巴斯夫杉杉科技創新步履堅實的基礎。“企業持續就地就近引入新的創新人才。目前科研人員中,30歲以下的佔比超過50%。”彭文杰介紹,巴斯夫杉杉與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廣泛開展合作。
與創新體系共同進步,也為巴斯夫杉杉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先機。“今年一季度,企業銷量較去年同期實現了顯著增長。”彭文杰說。
市場有保証,讓企業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底氣。2024年6月,巴斯夫杉杉長沙生產基地二期數字化車間投產,將電池正極材料年產能提升至約10萬噸。
“我們的產品以中國為原點,已走進北美、歐洲、印度、東南亞市場,同時借助巴斯夫全球化平台,讓全球合作伙伴更好地認識中國產品和技術。”彭文杰說,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保持全球協同,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6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